- 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0:53 点击次数:61
最近,一项有趣的研究揭开了亲密关系与情绪健康的微妙关联[1]。这项针对新婚夫妇的研究,用具体数据揭示了伴侣间情绪与菌群的“双向互动”—— 但别慌,数据背后的真相远比“传染论” 更复杂。
1
数据告诉你:情绪“同步” 有多明显?
这是一个在伊朗进行的研究,研究人员首先是对1740对新婚夫妇(婚龄≤6个月、同居且排除药物影响等干扰因素)的数据进行了分析,聚焦到了其中的268对夫妇。这些精选出来的夫妇中,其中一方属于健康者,无抑郁、焦虑症状及失眠问题;另一方为有问题者,存在抑郁- 焦虑表型,且合并有失眠问题。
新婚6个月之后,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:与有抑郁等问题的人结婚的健康配偶,睡眠质量指数、抑郁指数、焦虑指数都显著增加,表明“人传人”传染上了这些问题:
抑郁指标评分平均上升42% 焦虑指标评分平均上升45% 唾液皮质醇(压力激素)升高68%展开剩余85%研究还发现,女性是弱势群体!如果结婚时有问题的一方是男性,正常的一方是女性,那么她们会更明显地受到有问题的配偶的影响。
(有个问题其实想问研究者:伊朗男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,不知道抑郁/焦虑对原配、小三、小四的传染影响是否等同?)
2
菌群“同化” 的数据证据:亲密接触让细菌更相似
对结婚时的基线数据分析发现,与健康者相比,有问题者中梭菌属、韦荣氏菌属、芽孢杆菌属和毛螺菌科等口腔菌种的相对丰度显著更高。
按照细菌的门分类,基因测序表明如下这些细菌可能与有抑郁等问题的表型相关:梭杆菌门、帕氏菌门、弯曲杆菌门、螺旋体门和纤线杆菌门。这些细菌的相对丰度与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。
本来睡眠正常的人,在与有问题者结婚6个月后,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,变得与伴侣相似,具体表现为拟杆菌门增加11.05%、变形菌门增加3.18%、螺旋体门减少6.65%、厚壁菌门减少5.9%、放线菌门减少5.64%、梭杆菌门增加2.58%。
这些菌群变化与皮质醇水平、抑郁评分的变化呈正相关。
所以,当双唇相触时,交换的不仅是爱意,还有情绪密码!
但相比之下,本来就有问题的人,在婚后的菌群变化不明显。
中国古代有“冲喜”一说,就是如果说有什么晦气的话,结个婚可以将晦气冲洗一下。
很显然,如果抑郁/焦虑是一种晦气,结婚不但无法“冲喜”,而且只会将晦气传染。
3
关键提醒:关联≠因果,这些可能性需警惕!
这份研究的标题翻译过来是:《新婚夫妇中口腔微生物群传播对抑郁和焦虑有部分介导作用》(原文:Oral Microbiota Transmission Partially Mediat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Newlywed Couples)。
标题中使用了“部分”这个词,这是有所保留的。
严谨的解读是,标题中所提到的“介导”,其实指的是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,因为这项研究本来就是一个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的研究,并非真正的临床致病性研究。
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,但研究结果发酵到一些媒体上时,已经变成:接吻会传染导致焦虑的细菌!
常阅读本公号的读者应该清楚,尽管数据呈现出“菌群相似性与情绪同步”的关联,但研究仅为观察性研究,无法证明因果关系。
而且细菌跟细菌之间差异巨大,即便是同门细菌,这个门也不是“同一师门”的那个门。作为参考,人属于“脊索动物门”,青蛙、蛇、乌鸦都同属于这个门。
微生物肠道菌的研究如同侦探游戏——发现指纹不等于锁定真凶。
该研究其实存在三大未解之谜:
鸡蛋问题:究竟是焦虑改变菌群,还是菌群诱发焦虑? 混杂因素:共同生活环境(饮食/水质/压力源)未完全排除 性别偏差:伊朗文化中女性情绪表达更受抑制,可能放大检测差异到底谁焦虑是怎么传染的?可能的解释包括:
行为模式的“隐形推手”: 抑郁焦虑者更易依赖高糖、高加工食品(此类饮食会改变菌群),而伴侣可能因共同饮食导致菌群趋同; 情绪问题者可能忽视口腔卫生(如刷牙频率降低 30%),直接影响菌群组成。 压力激素的双向作用: 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免疫功能,导致口腔菌群失衡; 菌群紊乱又可能通过“肠- 脑轴”反向加剧焦虑情绪,形成恶性循环。 基因与环境的混杂因素: 部分人群可能天生对菌群变化敏感,或共享相似的生活环境(如居住环境的微生物暴露)。 抑郁焦虑者更易依赖高糖、高加工食品(此类饮食会改变菌群),而伴侣可能因共同饮食导致菌群趋同; 情绪问题者可能忽视口腔卫生(如刷牙频率降低 30%),直接影响菌群组成。 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免疫功能,导致口腔菌群失衡; 菌群紊乱又可能通过“肠- 脑轴”反向加剧焦虑情绪,形成恶性循环。 部分人群可能天生对菌群变化敏感,或共享相似的生活环境(如居住环境的微生物暴露)。如今,如果声称“接吻会导致怀孕”,应该没有几个人会相信;但是,如果说“接吻会传染导致焦虑的细菌”,可能有人已经在考虑“避焦虑套”的商机了!
但是,如果辩证地看目前的数据,商机应该是“抗菌牙膏”!至少需要采购来进行临床试验,验证一下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减少口腔细菌的传染来减少焦虑的传染。
大家觉得把“抗菌牙膏”做成结婚贺礼,这个主意怎么样?一卖能卖两只牙膏的广告词我都想好了:天生一对,清新到老!)
4
面对情绪“传染”,我们该怎么做?
不恐慌,但重视信号:若伴侣长期情绪低落,不必过度担忧“菌群传染”,但需关注其行为模式变化(如睡眠、饮食异常)。 用科学方式干预: 即便是新婚,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。睡眠不足会让皮质醇增加 ,进入焦虑-失眠的恶性循环; 定期口腔检查,维护菌群平衡。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:若抑郁/ 焦虑评分持续≥20 分,需尽早联系心理医生,配合认知行为疗法(CBT)等专业干预。 即便是新婚,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。睡眠不足会让皮质醇增加 ,进入焦虑-失眠的恶性循环; 定期口腔检查,维护菌群平衡。结语:会传染的不只有菌群,还有情绪和焦虑。但这项研究的意义,不是让我们对亲密接触产生恐惧,而是提醒我们—— 情绪健康是两个人的“共同课题”。无论是菌群的微妙变化,还是行为模式的相互影响,伴侣间的理解、支持与科学干预,永远比“传染论” 更重要。
你对“情绪与菌群”的关系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
参考文献:
1.Rastmanesh, R., et al., Oral Microbiota Transmission Partially Mediat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Newlywed Couples.Exploratory Research and Hypothesis in Medicine, 2025. 10(2): p. 77-86.
(作者:张洪涛,笔名“一节生姜”,著有科普读物:《吃什么呢?——舌尖上的思考》,《如果舌尖能思考》。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,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。本文仅作为医学常识性科普,不作为任何医疗建议。若有不适,请尽快就医,遵医嘱对症治疗)
